普通人过多谈私域流量,其实是本末倒置了。
在公域流量里,比如抖快红知博,方法很多是通用的,只要你方法对了,坚持下去就有效果。但在私域流量是很难的,比如公众号,社群营销,视频号,同样的方法,别人的冷启动粉丝有几万几十万,你只有几十几百个,即使方法是一样也很难引爆。
研究对于普通人而言,公域流量如何做大做强,如何在公有流量池中薅流量,才是重中之重,公域流量就像水龙头,要源源不断给私域流量灌水,才能双剑合璧。
那普通人如何解决流量的问题?总结一些我对流量的了解。
所以流量的问题,本质上是人性的问题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,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把自己当成流量。
引流跟你一样的人,换而言之,就是把你自己当作用户,想想你会在什么场所,被什么样的人,通过什么事情/活动所吸引。想明白之后,开始实践,复盘,改进,再实践。当你解决了这个问题,相信你对营销和引流会有更好的理解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我是怎么做的,因为我觉得“我”就是一个很好的流量,也是我需要吸引的流量,因为对口,而且消费力也不低,比如有个好的课程,我不仅自己会购买,还会推荐身边的一些小伙伴购买,怎么也能带去七八个客户吧,相当于如果能吸引1000个“我”这种流量,那就可以创造出出5000个的价值,那是很恐怖的价值和购买力了。
所以我会打造出如何吸引“我”这种流量的引流、转化、变现、再裂变这一个循环系统。而且我是最懂“我”的,这样才能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而且对于引流和变现,你会有更具体的理解和制造方案,因为你把一个抽象的流量,转化为具体的“我”。
自有媒体=1私域+2公域
口碑媒体=1社群+2社区+3社会
付费媒体=电商+广告+实体+代理
比如公域流量可以从互推、短视频平台、各大搜索引擎优化、社区平台营销、垂直论坛营销、KOL软文投放、信息流广告、广点通、分销裂变、竞价推广等、群发营销、通讯工具营销法、灰色拦截法等等。
私域流量可以从裂变、再转化代理、超级用户等玩法出发,一个目的,发挥一个用户的全部价值,从购买,到代理,到宣传,到自我品牌,最后到反向赋能。
其中很多玩法都不是单一的,比如互推。大家觉得互推就是双方朋友圈、公众号什么的互推一下粉丝,但是还能互推群友。比如之前我们做热度群,一个2000人群,我们可以找五个人,跟他们说每人拉400个人,我给你们上管理员,然后人满之后,当天晚上轮流分享,上的人更多说话越靠前。当然说话的话术自行决定,最终引流到个人号上。
还可以找别的群主,跟他们说我们拉人,然后给我们管理。当然我们有自己的渠道拉人,一般拉一个人的成本在一毛钱左右,相当于几十块就可以拿到一个2k人群的管理,我们当时一个月可以裂变出几百个2k人群的管理,随便发发推广的项目就回本了。
快准狠,很多时候快就是优势。App下载排行榜前二十,典型的像早期的微信公众号,淘宝店,拼多多店,百度等等,有多少人在感慨,如果当年我xxx,现在早就xxx了?
另外,在一个平台做流量的时候,要学会研究平台规则,研究平台潜力和特性。研究规则,找出漏洞,就是自己的时机。
远一点的,比如airbnb起家是靠某aso漏洞,阿里巴巴是靠谷歌SEO红利等。
离我们近一点的,比如音频引流,分析喜马拉雅平台的规则可以知道,在主播中心签到几天可以升到v2,就有新手推荐资格。所以有一个必爆的玩法,感兴趣的可以去研究。
当下,大部分巨头占据着互联网、移动世界的头部地位。除了它们以外,另一些在当今互联网世界占据主流和一线位置的企业,在风投资金的支持下,也开始瓜分头部世界。对于新创业团队来说,越来越难以挤入“头部”位置。
我们既然挤进头部位置是几乎不可能的,那我们就要学会在巨头上面生存。对于我们而言,这才是机会。头部平台有着巨大流量,他们已经把本来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流量,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个平台里,仿佛就是为这个平台大大小小的团队所提供的燃料。
所以为什么在淘宝开店,在百度做竞价,抖音投放能做起来,就是借力了平台的流量。在头部世界里,小团队能借助平台力量,只要你能做好内容做好传播,甚至可以迅速触达数以千万计,甚至亿计的用户,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事。
另外我们要做的,是借助巨头流量,站位很明确,我们只是在规则之内借助,而不是夺取,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要顺应平台发展,并且是能给它带来好处的。这样才能顺势而为,长远发展。
你要和平台保证价值观是一致的。比方说,有很多产品靠钻平台的空子搞到了流量,然后又天天担惊受怕,怕平台会反过来再封他们。这样的人总忍不住不断地刷手机,看他们的流量是不是还在,看账号有没有异常,别突然账号就封了,或者是把流量归零了。
这条有人觉得,好像跟第三条相驳了,其实不然,第三条的核心在于,抓住规则漏洞,而不是破坏规则。
第一个思路就是看准一些大平台以及一些新兴的平台。
第二个思路,就是要多思考。做流量的人思维都特别活跃,当然思考之前,你还需要一些基本功。比如,要了解到做流量的基本原理,要想办法尽量压低买量的成本,要找到毛利比较高的商品才行。接着,你要有一套测试方法。
就像我前面说的,找到这个系统的最优解,真正的高手可以把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线索拼接在一起。
举个例子,前些年,美国的平邮特别便宜。有一家很厉害的公司就把它想成一种低成本的流量来源。有了流量来源,接下来就是找到一个高毛利的商品。这家公司做了很多测试,最后找到了激光剑这个产品。
因为《星球大战》的影响,美国家庭里的男人和男孩子都很喜欢这个东西。激光剑的正版特别贵,但当时中国工厂生产的特别便宜。这个公司最后用平邮的方式,往美国的千家万户发激光剑,收到的有些人懒得退货,白嫖又感觉良心不安,再加上这些激光剑品质确实也还行,价格对比当地商店便宜很多,于是也付款了。东西的毛利很大,几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能付款的话这公司就赚翻了。
最有意思的是,这家公司怕同行把这一招学会,也怕员工跳槽到别的公司说出他们的套路,就直接把公司开到西部一个很偏远的城市。那么员工即使想跳槽也没什么互联网公司可以去,就这么闷声发财。
这个例子可能不是特别正面,我只是为了更简单易懂地说明做流量的思路。这里我补充一句话,这些水下流量的手法,有很多本身就是灰色的。
所以养成流量嗅觉很重要,比如我看到任何有联系方式的地方,都会研究一遍,比如看看话术,看看有没技巧滞留,有没方法让联系方式靠前实现霸屏,加微信看看他们的变现转化流程等。
再比如探探,陌陌这些交友app,有些人曾经或者是现在,都对这类app打上了不雅的标签,但是如果抛开成见,用流量思维去玩的话,价值也很大,不少人通过这些app赚了不少钱,也有一些线下销售,比如夜店营销,整容营销等,都是引流的好渠道。
再进一步,有些人说这些app太红海了,很难进去再分一杯羹,退一步说,就算真的不行(其实还是有很多团队玩的很6),那能不能通过升纬降纬,横向纵向去类比别的项目和平台呢,比如瞄准新上线的有交友性质的app,纵向去做。
流量从理论来
1、流量从书本知识来
流量从品类来
2、流量从利基品类来
3、流量从灰色品类来
流量从品牌来
4、流量从自建品牌来
流量从产品来
5、流量从传播价值来
流量从渠道来
6、流量从电商来
7、流量从微商来
8、流量从全网来
9、流量从线下来
10、流量从推销来
流量从媒介来
11、流量从自媒来
12、流量从口碑来
13、流量从广告来
14、流量从公关来
15、流量从代理来
16、流量从合作来
17、流量从对手来
18、流量从甲方来
19、流量从人脉来
20、流量从红利来
这里还有一个点,如何通过投放去扩大你的朋友圈呢?
朋友圈相对而言是一个“虚无”东西,你无法像某些产品或者课程,去各大平台做投放,所以必须依托某个东西,这时候可以设计你的引流品,比如运营地图,图书,书签等等,举个例子,像生财日历,这就是一个社群承载体,可以扩展出更多线下线上的玩法和推广渠道。
8、而最爽的流量玩法,当属是病毒营销。当然,那种祖坟冒青烟,抖音爆了几千万播放量的不在讨论中。而病毒营销的出发点,就是让受众对你发生兴趣。让他像中病毒一买、再买、拉人买,让你操盘的项目销量与品牌双收,比如拼多多,云集,趣头条,大v店,狂揽亿万估值。就算你不能成为这些。小项目也能靠靠拼团、分销和裂变,等病毒营销玩法
病毒营销的核心:设计诱饵,闭环逻辑,风控意识,流量启动,流量添加环节设计,简单的,先从搭建抖音+公众号+有赞裂变体系(选有赞是可以直接变现了)开始练练手。
流量亦如此,很多项目难就难在一层纸,当你捅破之后你就会发现,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,最难的是什么,坚持+聚焦,把简单的事重复做,放大做。
比如每天做流量不就是发50节录音到喜马拉雅fm,发50篇文章到百家号或头条,发50个短视频到快手,抖音,火山吗?如此的单调乏味,简单快捷,恰恰是现实的真实投射。
当然,如果细看还是有许多细节要注意,比如哪些红线不能碰,怎么换一方法表示把违禁的内容转为合规,如何批量养号等等,但是请你放心,当你真的遇到了,你也会迎刃而解,比如会自己测试,跟高人请教,自己找资料等等。
当你真正遇到这个问题,而不是你想象的问题的时候,你会发现原来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原来这么强,还会补上一句,原来如此。
比如类似于完美日记,找中腰博主做推广,以量取胜。因为他们的成本低,而且能达到刷屏效果,博主量大,而且同类型的粉丝有一定的重叠率,让用户更多触点接触你的信息,从而提高转化率。
所以普通人没流量如何破局?借用上述思维,app中腰部化,玩法中腰部化。
①.研究中腰部app,或者新兴app的引流方法,你一篇广告发20个中小app,也是不错的效果。我们工作室就会定时去找一些有潜力,垂直的app,看看有没什么能引流的点,甚至一不小心就找到红利流量池了。
一开始别怕失败,封号是家常便饭,没封20个号,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互联网的吗?
②.主流app的中腰部基础流量玩法要学会,比如百度的seo霸屏,微博的蹭热点,实时号玩法等,贴吧的顶贴,百度霸屏,私信引流等,豆瓣的小组引流,小红书的笔记引流,优化排名等,微信公众号优化排名,截流玩法,qq群的群优化,qq协议自动加群自动,批量加群等,抖音的私信,批量做号上视频等等...
先把这些主流app的主要引流方法都学会,比如下载排行榜前50名,因为都不难,所以掌握这些玩法很容易,然后一篇广告每个主流app都用来做引流推广。
然后上矩阵,十个平台上十号,就是10*10=100了,这个曝光已经很大了,而且完全可以流程化,请员工操作。
还有一些灰色的流量玩法就不阐述了,什么口碑裂变,品牌投放,联名造势,这些都不用管,新手玩会了这些简单矩阵式操作玩法,再去玩别的的。
基础的做好了,才有资源和资金去玩进阶玩法以及付费投放。
甚至玩好了这些简单的玩法都已经足够了,把简单的玩到极致,就不简单了。
矩阵的操作逻辑是什么?
重构你单枪匹马做项目的思维,变成有目标--抽象化曾经实现目标的能力内核--复制能力内核--依靠系统--达成目标。
之前在线下听过一个大佬做分享,他们公司在做一个小众产品,在他们选完产品,找完供应链之后,直接整了十家公司,每家公司再整十个网站,一共100+网站,然后针对这些网站进行优化推广,于是搜索引擎一搜索,全都是他公司的信息。另外每家公司还开了阿里巴巴,淘宝店,购物平台一搜索,还是他的,客户去哪里找,都会找到他的公司。
做矩阵是边际成本低的事情。玩免费流量靠矩阵,玩付费流量靠脑子。对于新手想在互联网做好项目,一定要有矩阵思维。而做矩阵的前提,一定是你建立了可复制的SOP流程。
说起知识类视频矩阵,樊登读书会就不得不提了。在视频号搜索樊登读书会,账号不下于500个,几乎每一个账号都是模板式的视频类型。虽然视频号与抖音不同,抖音是完全按照算法推送的公域流量,而视频号属于社交类的半私域流量。
但是视频号各方面都不是同等数据下抖音能比拟了,看视频号粉丝价值和抖音粉;丝价值对比,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。
不过这种半私域的分发模式不利于头部网红,流量更分散。但对于机构矩阵号来说,优势巨大。因为机构做短视频的目的与网红不同,并不是为了“红”,而是为了品牌曝光和引流做转化。
换句话来说就是:粉丝分布分散其实并不重要,总播放量高就可以。不论是主账号,还是矩阵号,引流、转化的用户最终都是机构的。所以樊登读书会就做起了大量的矩阵账号,而在SOP流程完善的情况下,几个运营管理几百个账号已经足够了。
而且樊登读书会加盟代理的模式,让全国各地代理商都帮它一起做矩阵。虽然单账号引流数据并不客观,但抵不住量大,一个账号一个月引100个,一个月也是几十万的用户了。
对自己温柔,就是对同行温柔。
这里借用董老师的一段话,快手辛巴是快手带货一哥,而辛巴是靠打榜起家的,简单说就是在主播直播时,刷礼物进礼物榜前三,这时主播就会喊,老铁们给榜上的大哥点点关注。所以辛巴的策略是非常好,就是引流,谁人气旺,他去引谁的流,把所有的人都聚集在自己的池子里,这样永远都不会有人比他更庞大,因为你足够庞大了,他就去引流,无非就是砸钱到你的直播间,而且他的目标明确,就是卖货,也不要什么打赏,直接明着说,你们别打榜,打了也不会给你们引流。
很多人在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时候,发现一些男主角女主角的穿搭很有范,然后会在电商平台去找同款以及影视官方周边产品,这也是热点事件借力。
其实很多微商能够做起来,也是靠借力,借成功者的力。谁有流量,渠道,货源,就跟谁玩。否则,越在自己的圈子玩,就会变得越闭塞,从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大v,网红,大佬,只是拿来崇拜吗,是拿来用的。
相信很多人在参加线下会议的时候,都会碰到有人给你发传单,比如给你二维码扫一扫,加入现场群,赠送会议资料之类的,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主办方安排的人,其实不是,基本都是别人过去引流截流的。
这样做,很容易被主办方摁着摩擦。那怎么做,才能让主办方开心,你又能吸引更多的流量?
同理,利他思维。优化传单,重新规划价值点。其实上述的现场群,已经有一点点价值了,但是还不够。再加两点价值,
1、全程记录会议内容,以及整理嘉宾PPT比如整理成文字稿,录音笔录音等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头听到尾。
2、单纯记录还不够,还有做总结,复盘,重点内容,有能力还可以做成思维导图,整理成框架内容。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听完和吸收完全的。
3、做直播,比如在抖音,视频号等地方做现场直播,然后分享到现场群,可能在座的观众有很多朋友想但没时间来参加会议,这时候现场直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而且主办方还会感谢你,帮他宣传扩散。
有了这些价值点之后,加群的人感觉有价值,主办方也感谢你做的曝光行为,形成二次传播,而你做完这些事后,自然会有属于你的价值产生。
线下的内容含金量是远大于线上的,很多时候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聊一遍。很多参加完线下会议后,都会觉得收获满满,那这时肯定会期待别的线下会议,但是线下会议参加成本又过高,不同的城市以及门票价格等。
所以后期还可以利用这些社群做裂变和服务,比如当你积累够多的线下群时,你可以做一个服务平台,比如专注线下会议分享,每周更新各大线下会议分享内容,结论总结,复盘分享,共读,再到后期可以做资源方,把所有线下群的人做一个简单的分类,做资源整合、对接等,因为很多参加线下会议的目的,是为了资源对接和整合。
你在互联网上不管做什么项目,卖什么产品,都可以直接套用自己的流量模型,不再是把流量放在第一难题上。换言之,就是提炼出自己玩流量的sop流程。
比如寻找需求——定位选品——全网引流——粉丝维护——用户建群——设计裂变——加大购买——获得反馈——需求更新——寻找需求,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良心闭环。
只有你给与用户足够的价值驱动,才能有下一步的添加步骤,本质上各大平台的引流载体,就是内容。而对于普通人而言,创造内容与产生价值最好的方式,就是写文章。学会享受写文章,好处多得超出你想象。在互联网上,你要相信一点,只要你敢写,就有人敢看,有人敢看,就有人敢成为你的私域流量。
所以最好的营销方式之一,就是知识营销。以前你可能去打广告,就是去推硬广,但是现在呢,比较流行的是什么?去推广你这个产品的知识,通过知识吸引到你的精准客户。
通过内容传播是收获粉丝最好的方法之一,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。如果缺素材不会写?那就去梳理你这个行业最常问的50个问题,好问题才能延伸出好答案,然后形成文章、短视频内容,然后进行内容分发。
最后,流量的本质是有信任的消费者时间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场景都是要占据消费者的时间。
所以流量思维,到最后拼的还是用户思维。
作者:老成 公众号:老成常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