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有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美誉的浙江义乌青岩刘村,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月的考察再度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。这个每栋居民楼里都有淘宝店的村庄,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创业的同时,自身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,如何保住第一的招牌成了青岩刘村需要做出的抉择。
青岩刘村目前从事电商行业人口超过15000人,年成交额达20亿元
杨耀晖的妻子正在打包货物
11月19日,在浙江考察的李克强总理一下飞机就来到义乌青岩刘村,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行程里,视察了两家网店及一家快递公司。青岩刘村,面积不大,但却拥有2800多家网店,将近30家快递公司,年成交额可达20亿元。总理的到来,让这个素有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美誉的村庄进入更多人的视野。青岩刘村如何炼成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,北京青年报记者赶赴义乌进行调查。
亲历
小区里到处都是打包货物的“嗞啦”声
青岩刘村,在地图上位于义乌市郊。北青报记者根据地图所指,走到青岩刘村,一块高大的大牌坊矗立在村口,很有古老村庄的风情。但是这个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村庄,没有村口的大槐树,也没有宽敞的农家院,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居民小区。小区里一排排居民楼都是青绿色的外表,五层高。乍一看,并没有什么“网店第一村”的气息。但只有走进去,才会发现里边的不一样。
这里每一栋居民楼的一层不是底商,就是仓库。居民楼之间大大小小的货车来回穿梭。当你走在小区里,到处都是“嗞啦嗞啦”的声音。这“嗞啦”声不是别的,正是淘宝商户打包货物撕扯胶带的声音。“白天从外边你看不出来什么的,你去挨家挨户敲门就知道了,全是开淘宝店的。白天他们就待在屋里谈客户,接订单。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才出门发货,那个时候才热闹呢。”一位村民告诉北青报记者。
据青岩刘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介绍,青岩刘村占地28万平方米,2005年改造平房变为楼房,2010年改为社区,村民变为居民。青岩刘村现有居民1706人,但从事电商行业的人口超过15000人。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,经营了2800多家网店。另有将近30家快递公司,年成交额可达20亿元。双十一期间,青岩刘村日均接单10万,销售额突破1亿,忙得不可开交,有些网店把货物都堆到了路上,用了几天时间才打包完。
发展
最初就是为了把房子租出去
青岩刘村,原本只是一个1500人的小村子,人均年收入不到1万元钱。但五六年间就成为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,人均收入达到了五六万元。这个改变是如何实现的?村党支部书记毛胜平说,这是天时地利人和,有偶然也有必然。最初靠着江东货运市场和日用品批发市场,到后来是村里抓住了电商发展的时机积极引导。
据毛胜平介绍,青岩刘村原本是个市郊的村庄,2005年进行了旧城改造。土地被征收,平房变成了楼房,一共200多栋楼房按照户籍分给了每位村民。由于青岩刘村紧靠江东货运市场和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,因此很多在附近做生意的人愿意到青岩刘村租房。没有了土地的青岩刘村居民主要收入就是房租。
但是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来,义乌小商品批发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同时义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也迁到了别处,青岩刘村的租客越来越少。为了吸引租客,村民互相竞争,租金压到极低。眼看着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少,又恶意竞争,村委会也很着急。怎么把房子租出去,增加村民的收入,是村委会最重要的任务。
当时村里已经有几家做淘宝生意的租客了。附近被称为“淘宝大学”的义乌工商学院开设了淘宝专业,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淘宝上的业绩可以折算成实践课的学分。当时义乌工商学院的副院长贾少华提议青岩刘村建设一个“淘宝城”,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村主任刘银山的支持。于是村里抓住了这个苗头,和义乌工商学院开展了合作,通过开办免费培训班,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,妇女培训班等手段,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。
发展电子商务,首先得有网络。2010年,村里主动寻求电信合作,实现了4兆光纤入户,投入50万元,当时还有一些村民不支持。但这一举措确实给网商带来领先其他地区的网络环境,也成为青岩刘村的一大优势。之后,村里又对网络进行不断升级,现在已经升到了每户100M,室外WIFI的全覆盖。
随后,在青岩刘村,快递、摄影、网络推广、仓储外包等服务业快速发展。青岩刘村成了很多创业者慕名而来的地方,一台电脑再租间房子就能创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,青岩刘村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。
未来
保住“网店第一村”的挑战
其实,网店第一村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,现在青岩刘村的流动率很大。随着行业的发展,竞争越来越多,在竞争中失利的小商户只能被淘汰。在青岩刘村,也有一些做不下去的小商户纷纷离开。
有学者曾表示,网络创业中两成大卖家拿下80%的订单,而剩下八成的小卖家抢占剩下的20%。一些小卖家长期处于劣势,最终就会倒闭。而青岩刘村还有一部分流失的是大卖家。因为青岩刘村是个居民区,每个房间大的也就一百多平,对于一些做大的企业是完全不够用的。因此一些做大了的商家最终只能离开。采访中,很多商户表示,青岩刘村适合创业,但做大后肯定会离开。
总理的到来,让青岩刘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。保住“中国网店第一村”的名也给村里的管理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而仓储,正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。对此,村里有了两种观点。
有一种观点认为,村里土地资源有限,在这有限的土地空间内难以开辟大的仓储空间。因此应该把村子定位在“培养网商的孵化器”,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,服务草根阶层,多关心他们,解决他们创业中的实际困难。而做大的电商就只能任其流失。
而另外一种观点则是认为现在做网上就是大浪淘沙,有一些小的淘汰是很正常的,但现在青岩刘村流失最多的是做大的群体。不让这些做大的电商流失,让电商群体在现有的基础上越做越大才能真正留住这个招牌。因此不能把青岩刘村定位在“孵化器”上,应该帮助大的商家解决仓储和物流的问题。“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大的带动小的,大的都流失了,剩下一群小的,在整个行业里起不到什么作用。”
一名在义乌其他地区创业的创业者告诉北青报记者,其实整个义乌到处都是电子商务,走进任何一个小区,里面都会有住在居民楼里的淘宝户。因为义乌本身就有发达的货源和物流,在这里你需要的任何材料都能找到,能把成本压到最低,而物流则是没有你找不到的快递,没有到不了的地方,因此义乌发展电子商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。“别的城市难说,但在义乌,任何一个小区或者村都可以复制青岩刘村的发展模式。”
青岩刘村是不是一直能成为电商领域的领头羊,保住第一的招牌,确实在考验着管理者。
人物故事
童志达:自创品牌年收入近千万
童志达,是15000多名电商从业人员中的普通一员,他在青岩刘村27号楼1单元一层做旅行收纳包B2B业务。这一周他的店迎接了十几拨考察团和媒体,因为19日傍晚,李克强总理视察的第一家店就是这里。
童志达,80后,浙江建德市人。大学毕业后做业务员,但每个月只有800块钱的基本工资,房租都是跟同学借。拮据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几个同学一块凑了几千块钱来到青岩刘村创业。
刚开始第一年也没什么想法,就按季节卖杂货,什么好卖卖什么,过段时间就换。有点盈利,但交个房租手里基本就没什么钱了,生活上能省则省。 随着时间的累计,经验、货源和客户都摸得比较熟了,四年间财富慢慢积累起来。从去年开始,童志达开始做旅行收纳包批发,并有了自己的品牌。去年年销售量达到了七百万,今年预计可以达到千万。童志达说,当时青岩刘村最吸引创业者的地方就是背靠江东货运市场。仅有几百米距离的货运市场为青岩刘村提供了极其方便的物流。而随着网店的集聚,快递公司不断进入也使这个地方的物流极其发达。
杨耀晖:90后创业一年月入翻番
杨耀晖,90后,浙江台州人。他住在27号楼2单元的2层,做童装生意。杨耀晖去年刚刚从杭州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,毕业之后就来到了青岩刘村。他说,在上学时就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要老老实实上班,一心想创业。刚好老婆是义乌本地人,在网上查到青岩刘村后,杨耀晖被青岩刘村强大的物流体系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,带着10万元的创业资本慕名而来。
两人最开始是做皮带生意,业绩不温不火。今年有了小孩儿后,由于老婆喜欢给小孩子打扮,经常买童装就决定改行卖童装,小两口和一岁的宝宝经常客串模特,亲自试穿所卖童装和亲子装。没想到这一转型带来了可喜的成绩。仅仅4个月,杨耀晖的童装店销量就成倍增长。第一个月销售额2万,第二个月4万,第三个月12万,第四个月22万,十一月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,但结果也一定颇为惊艳。
创业仅仅一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杨耀晖从来没有想过的,现在也经常成为老师和同学议论的对象。不过,随着业绩的增长,杨耀晖也感受到不小压力。从创业到现在,售前、售后、运营、打包等等业务都是自己和老婆两个人来完成的,用他的话就是“两个人干十个人的活”。杨耀晖正在计划着做大,招人,有自己的品牌。
范浩浩:一家快递点日接单1万多
范浩浩,也是90后,但他干快递已经有7个年头,现在是中通快递青岩刘村网点的负责人了,每天接单12000余个。范浩浩是浙江衢州人,高中没有读完,17岁就出来闯荡,曾经在上海卖过水果。18岁,在亲戚的带领下在青岩刘村做起了快递员。
当时青岩刘村网店还不多,每天仅有100个单,但因为店里只有他一个快递员,所以常态是从早上七八点钟忙到晚上12点。快递员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,范浩浩也有过放弃的念头,但经过一些心理斗争最终还是坚持了过来。
范浩浩名字听起来可爱,人也长得很憨厚,因为服务态度好,拉拢了不少客户。2008年开始,范浩浩承包了整个网点,随着青岩刘村网商的进驻,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。现在他手下有7个业务员,有自己的车队。最近几天,店里日接单将近2万单,在所有快递公司中排名也是数一数二。
尽管已经是老板了,但范浩浩每天都在操作间工作,晚上到客户家中收货,再运到操作间卸货打包。依靠着青岩刘村网店的兴隆,范浩浩带领着手下的弟兄也收获颇丰。他计划过一段时间,把电商的思路也带回老家。老家的人都不懂电商,特产橘子非常便宜但卖不出去。电商给范浩浩的生活带来了巨变,他希望这个新事物也能改变老乡的生活状态。
文并摄/本报特派义乌记者 匡小颖
本文来源:北青网-北京青年报